10月29-31日,2015年度农村中学科技馆工作交流及培训会在筑城贵阳召开。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顾问齐让同志,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殷皓同志,贵州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美圣同志,以及中国科协办公厅、计财部等相关同志出席会议。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科协、科技馆负责农村中学科技馆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各试点中学等单位的相关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总结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自2012年8月启动以来的实施情况,交流工作经验,研讨工作思路,展示项目成果,培训科普人才,同时,研讨项目在“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规划。
齐让顾问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关于公民科学素质的几点思考——三个一:观点、指标、案例”的主旨发言。他讲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成功关键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基础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他强调,“十三五”期间要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以基金会为桥梁纽带争取政府扩大投入,撬动社会资金进入基层科普领域,继续提升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青少年科学素质,促进基层科普资源公平化和科技馆展品产业化。加强对学校科技教师的培训,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不断推动项目创新。
基金会监事田英作了农村中学科技馆公益项目情况报告。她指出,根据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推荐2013年农村中学科技馆公益项目试点的通知(科协普函条字〔2013〕28号)》中的要求,基金会积极开展工作,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建立了农村中学科技馆,共计171所。其中由基金会全额资助77所,由基金会与地方共同建设68所,中国科技馆资助26所,直接受益人数已达100万人次以上。3年以来,在基金会的引领和示范下,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贵州、西藏、陕西、宁夏等省(区、市)的科协,自行组织力量制作展品在本地区展出。在项目实施取得良好效果的情况下,一些国家部委也将扶贫资金用来购置农村中学科技馆展品,送到基层学校。项目为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独特贡献。
中国科协计划财务部预算管理处汪宏林处长在大会上发言,他肯定了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在推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并希望在“十三五”时期,项目能继续扩大覆盖面,更有成效,使更多的群众受益。
西藏自治区科协副主席林立、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科协副主席杨学仁、贵州省贞丰县科协主席周健以及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海努克乡中学教师 哈丽丹•哈米提和云南瑞丽市第二民族中学教师卢家荣等受助学校代表分别在会上介绍了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的背景、做法与开展活动的经验。
会议期间,还安排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农村中学科技馆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民族中学展览现场。
殷皓理事长作了总结讲话,他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二是要坚持科技馆的教育理念。体验科学、启迪创新。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三是采取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把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做大、做强、做成品牌。最后他指出,基金会将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与各级科协、科技馆携手努力,继续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进一步提升农村中学科技馆公益项目及各项工作,为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创新升级,为进一步促进科普资源的均衡化,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而不懈努力。
会议后期,邀请了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特级教师周又红、浙江杭州富阳中学特级教师赵力红、中国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辅导老师高闯、孙伟强以及各相关厂商代表为参会人员培训农村中学科技馆展品原理及拓展、科普教育活动开发、青少年科技活动设计等内容,为在场人员答疑解惑,受到了广大基层学校教师的一致好评。
通过大会交流、分组讨论和实地观摩,大家一致认为,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实施3年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广大边远地区科普资源空间上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学校科技教师进行相关展品维修和教育活动开发等培训课程,非常及时、特别解渴,希望今后主办方能够多搭平台、多给机会,让科技馆与学校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家纷纷表示,一定珍惜这个机会,在今后工作中,以农村中学科技馆为平台,培养学生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为提高农村青少年的科学素质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