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工作报告及2023年度工作计划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已吹响,这是新时代、新征程、新跃迁、新挑战。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国科协“四服务”的定位,聚焦靶心、争创一流、赋能基层、开放协同。
在践行“公益是利国利民的善举,科普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是最普惠的公益”的不懈努力中,基金会收获如下成果:团队组织建设收获社会组织等级评定4A;农村中学科技馆“十四五”供给侧改革实现12套创新资源的目标、百座既有农村中学科技馆实现提质升级;科技馆发展奖实现申报量上的倍增;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实现投入减效果好的目标;公民科学素质促进专项基金稳步前行;中小科技馆共建项目启动并实施。
一、亮点工作卓有成效
(一)团队建设实现跃迁,社会组织等级晋级4A
取得成效: 11月8日,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平台公示2022年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结果,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在参评全国性基金会中排名第四,晋级4A。
作法体会:为实现A级评估工作目标(保三争四),基金会提前谋划成立了评估工作小组,按照“以评促改、重在建设、争创佳绩”的工作方针,明确工作定位,对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社会评价四个方面共120项评估指标进行逐条细化分解,落实责任,通过制定、修订、完善各类管理制度11项,通过对近五年来的80多盒工作档案逐一审查,通过开展两轮内部模拟评审,去粗取精,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精准度和标准化,在面对四组共9名专家对基金会近5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专业的实地评估问询时,高度配合,从容应答,圆满完成了等级评估工作。
工作思考:基金会资金来源单一,公益项目策划、组织水平有待提升。通过广泛开展行业内交流研讨,学习和借鉴有效经验,拓展捐赠资金来源和渠道,提高公益项目的统筹规划能力。
(二)公益联合倡议开篇,科普企业社会责任起航
取得成效: 9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助力乡村振兴暨中小科技馆共建行动启动仪式在中国科技馆举行。采取企业公益捐赠、基金会慈善联袂、中科馆规划整合、地方政府全力支撑的新模式,取得成效显著。
作法体会:2021年12月27日,“中小科技馆共建行动”是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和中国科协指导下,由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发起并联合22家中国企业共同倡议的项目。中国海油是央企首家响应“中国企业公益科普联合倡议”的捐赠企业,向基金会捐赠900万元,共建海南省五指山市和甘肃省合作市两座中小科技馆。两家中小科技馆建设作为“中小科技馆共建行动”的试点项目,是公益科普合作扩展做出的一次重要尝试。项目共享科普资源,引入流动科普资源库的优质资源;打造基层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丰富基层科普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工作思考:基金会与企业的粘合度还不够强、为企业量身定做或打动企业社会责任热情项目还不够多、激发受赠政府、单位、团体和自然人的共赢情感还不够深。
二、始终贯彻党建引领,重点项目落实有力
(一)政治引领和价值导向,政治站位稳步提升
取得成效:体现社会组织的政治属性,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敢打硬仗、能打硬仗、会打硬仗的能力有所提升。
作法体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基金会办公室全体党员与发展基金会理事会、中国企业公益科普倡议单位一起,第一时间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畅谈感想,热议二十大。理事长熊群力、青年代表范家旭表达二十大学习感悟。基金会副理事长殷皓同志、宋军同志带领基金会全体参加自然科博学会承办的“党的二十大代表进学会”系列学习活动第四讲;邀请二十大代表齐欣为农村中学科技馆科技教师解读二十大报告,二十大精神根植基层。
理事会党委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熊群力理事长作为2022年两会代表,解读两会精神。党委书记宋军要求秘书处要学习与业务相融合。基金会秘书处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进行主题党日活动11次、党小组学习12次,努力将党建与业务相融合,落实“强作风,树新风,创佳绩”专项行动任务,进行亮党员身份、书记谈心日、政治生日活动,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稳步提升。
工作思考:党组织的系统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政治引领的向心力还有待加强、组织的战斗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年党员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二)深化科普资源供给侧改革,农村馆资源提质升级
取得成效:1.服务双减:组织全国农村中学科技馆收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覆盖28省677所学校,收看人数达58.9万;2.科学家精神举措,通过全国农村馆培训带动片区培训4场,邀请中科院刘嘉麒院士等进行科学家精神的宣讲,覆盖29省1124所学校,参训教师近2千人;3.创新举措:创新12套主题资源用于新馆建设,覆盖4省12所学校,2.5万人;100所存量馆用于资源更新改造,覆盖14省355所学校,26.58万人。4.乡村振兴:2022年100所存量馆资源更新分配含乡村振兴地区160个县的分布情况:涉及9个省47个县57所学校,其中:内蒙古2所、广西4所、重庆2所、四川7所、贵州13所、云南12所、甘肃6所、青海2所、宁夏9所。
截至2022年12月底,已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1124所农村中学科技馆,直接服务公众达1265万人次,累计培训科技教师7234人次。
作法体会:创新资源开发严把验收关,为打造主题式科普研学基地创造软资源。研发12套主题式展教资源(含240件展品和课程),历经设计研发以及集中验收、整改审查、复验、技术资料核准等多阶段验收,从展览效果、展项结构、教育实施等十余项验收原则进行复核,以纳入流动科普资源库为标准把控项目研发成果,打造农村馆软资源。创新运行管理模式,探索农村中学科技馆2.0。12套创新资源逐步落地实践,开展主题式科普场馆试点运行。通过运行方资源使用的季度汇报、年度考核,保障方资源监管的绩效评价、区域调配,管理方资源统筹的开放机制、效果评估,充分发挥资源供给在农村馆建设的科普示范效能。100所存量馆创新公众开放机制,联合周边不少于3所学校共同开放。试点运行和开放机制的模式创新将带动农村馆提质升级。加强项目管理,培育卓越农村中学科技馆。组织科技教师培训,开展教师能力提升行动。基金会通过组织全国培训和专项培训以此带动片区培训,共4次,累计近两千人;搭建科普业务平台,提升基层科技教师参与热情。注重日常管理,确保项目规范运行。通过积分平台,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启动全国已建农村中学科技馆资产清查,为2023年资产处置、项目续约、提升资产利用率奠定基础。
工作思考:一是资源配发应注重布局调整,扩大覆盖面。为实现项目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全覆盖,对资源布局调整思路,以扩大覆盖面并带动存量馆的创新升级。二是资源使用应注重发挥能效,常展常新。为扩大资源科普效能,实现区域内常展常新;坚持扩大学校开放度,推进校际联动,以人员流动替代资源流动。三是项目管理应注重结合科技馆体系资源,联动共享。发挥科技馆体系资源优势,坚持推进科技馆体系联动,用优质科普资源促进各地区农村馆普惠均衡发展。
(三)创新方式提高效率,第六届发展奖申报推荐收官
取得成效:今年首次采用网络申报模式,共有10位专家委员会委员和44家地方科技馆馆长参与推荐,148家单位/学校参与申报,共收到214份申报推荐材料,涉及全国29省市(自治区),比历届申报推荐数量翻了近一番。
作法体会:研究形成2022年科技馆发展奖评选方案。建立新一届以周守为、吴曼青、武向平、陆军、邓中翰等院士;齐让书记、王庭大院长等专家顾问;以及科协及相关主管部门代表和地方科技馆代表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适应新时代社团信息化发展,基金会联合中国科技馆网络科普部共同开发“科技馆发展奖报评系统”。采取“边开发边使用边修改”的工作思路,从提出需求、研讨规划、到系统建设,以用户最佳使用体验为标准,讨论架构、磨合,建立了基金会与参评人和推荐专家之间网上奖励推荐管理的通道,实现网上申报、查询、评审、留痕、统计等功能,进一步提高奖项品牌管理效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优化评委结构,强化评审程序。新一届专家委员会,为科技馆发展奖提名评审,实现了以实践探索奖励提名制的有效途径。由于2022年度奖项申报推荐数量翻番,基金会秘书处为此专门成立工作小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评价导向,采取分组分类别机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各子奖项开展形式审查,并详细编写实施情况、候选人业绩等内容,提交专家委员会初审。
工作思考:科技馆发展奖报评系统平台建设由于时间紧迫,后续将结合使用情况,总结经验继续优化完善细节。通过对科技馆发展奖近几届申报情况的分析,发现部分子奖项申报范围局限于行业内,今后要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奖项的影响力。
(四)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品牌渐入人心
取得成效:第八届参赛学校数量为2345所中学和522所大学,2.4万支队伍参赛,约5.7万名学生参与其中。
作法体会:积极配合大赛主、承办方,争取第八届大赛公益支持资金总计1084万元。审核28个分赛区的资助协议、活动预、决算近720万元。配合大赛组委会有序推进大赛启闭幕式、赛事执行、宣传服务、命题等近180万元采购工作,并组织多方评审验收,严格执行资金拨付流程,核对并发放365人次获奖人员共68.6万元的奖金和相关信息。通过对前三届大赛管理的经验和问题梳理,为规范项目全流程管理,本届大赛制定了《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项目实施细则》;为规范各赛区使用资助资金,本届大赛编制《分赛区经费使用说明》,设计预、决算模板,并加强前期培训指导,保证资助经费的公益性,提升赛区经费管理效率。
工作思考:因疫情的不稳定性导致赛事执行出现较多变化,面对采购服务变化缺乏及时有效应对,今后要在采购服务中,增加应对预案。
(五)公促专项基金启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公益行动起锚
取得成效:北京、宁夏、陕西、河南、黑龙江、山西、海南、新疆、山东、贵州、四川、江苏等11个省区设置多个分会场,3万余人线下参与活动。项目组组织专家现场线上互动答疑,近百万名公众观看网上现场直播。
作法体会: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平台连接服务,利用专项基金开展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公众开放日等活动,推动设立科普奖项。5月17日,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公众科学素质促进专项基金开展“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公益行动”活动,项目启动仪式成功举办。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活动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中国电子学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牵头组织实施。
工作思考:因疫情的不稳定性导致项目执行出现滞后,专项基金整体管理不够顺畅。腾讯已无意继续执行捐赠意向。
(六)育田数理探索馆点赞,馆校结合结硕果
取得成效:2022年8月,育田数理探索馆正式在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落成。
作法体会:育田数理探索馆建设面积约1000平方米,整个场馆采取主题式设计,根据学科划分为不同主题。分数学探索区和物理探索区。数学探索区设计展品167件,整体设计以杨辉三角为核心,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物理探索区设计展品123件,包含高中阶段物理课程主要涉及的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以及机械等知识内容,包含声光物语、电磁探秘、魅力机械、经典力学等展区。
育田数理探索馆将抽象的数学物理现象以现代科技手段具体化,一目了然,不仅激发青少年的求知兴趣,助力青少年树立崇尚知识、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同时,育田数理探索馆还将成为洛阳中小学校的优质综合实践基地,惠及洛阳万千学子,为洛阳青少年培养科学精神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工作思考:科技馆与学校的结合还需要更多的模式、手段、方法。
三、整合推进井然有序
(一)组织建设永远在路上
由中国科协领导督办的基金会重点工作,重任在肩。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更名为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经中国科协第十届书记处第三十次会议,为适应基金会功能定位拓展的需要,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拟更名为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按民政部要求的履行相关程序,经中国科协核准后,已形成网上申报材料报送民政部。
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严格完善制度四项、新增制度七项,初步形成项目管理机制,严格理事会制度,进一步完善日常工作。完成理事、基金会党委、监事等的更迭。
(二)以“双进”服务“双减”的馆校联动
2022年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为存量馆进行资源更新。以培育卓越为导向分配10套展品及资源包给全国最优秀中学科技馆;以推动管理体系创新升级为导向分配40套展品及资源包给最优秀的十个省级团队;以乡村振兴为导向分配50套展品,面向国家乡村振兴帮扶县提供支持,盘活存量科普洼地。
基金会专门面向农村中学科技馆发布通知,动员农村馆所在校的师生参加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推荐5位基层教师参与“典赞·2022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人物评选。组织全国农村中学科技馆踊跃参与“天宫课堂”第二课活动,58.9万余名师生观看直播。2022年农村中学科技馆工作研讨及培训交流会上,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资源全方位在农村中学科技馆科技教师中进行了展示,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逐渐在全国科技馆体系联动的大平台上快乐成长。
(三)发动社会力量、共担社会责任、网聚爱心
募集善款3402.54万元,其中三星中国1380万元,中国海油900万元、济源钢铁400万元、国维财富300万元、华为技术200万元、中核集团100万元,航天科工100万元,实现事业有序发展。
与中国老科协签订《关于农村中学科技馆的共建协议》,达到切实发挥农村中学科技馆科普基地示范作用,提升农村地区青少年和老年人科学素质的作用。与中国电子学会签订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合同,利用科协学会资源广聚能量,服务农村。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有研科技等相关领导应邀出席全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工作会,基金会和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得到了社会主流媒体的宣传机遇。出版融媒体图书《青青园中葵》,《春晖—农村中学科技馆师生作品集》(第二册)。发挥平台作用,推荐科大讯飞科技英才作为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
利用中国科协与中国银行、国家管网、中国中信等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尝试接洽。塔米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表达了无偿赞助基金会价值500万元的机器人及智慧科技馆服务与运营系统的愿望。
四、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基金会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聚焦靶心、守正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协同”,高效务实、凝心聚力,聚焦如下工作:
(一)以党建为引领践行公益科普,展现品牌力量
1.加强团队建设,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以学习二十大精神为契机,严格落实中国科协学会党建要点、中国科技馆党建工作要点要求,基金会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小组学习,努力将党建与业务相融合,落实“强作风,树新风,创佳绩”专项行动任务,进行亮党员身份、书记谈心日、政治生日活动,开展专项工作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稳步提升。
2.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拓展公益科普新路径。在联合倡议的旗帜下,发动企业围绕“科学素质赋能 科技自立自强”理念,从支援基层科技馆建设、丰富基层科普资源、发掘创新人才、培育基层科普人才等方面策划项目,实现合作共赢。搭建场馆共建平台,实施“中小科技馆共建”行动。搭建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实施“科普资源共享”行动。搭建赛事平台,实施“发现未来”行动。
3.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塑造科普服务品牌。在4A级基金会的新起点上,对“科技馆发展奖”“农村中学科技馆”“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等项目进梳理,各项工作形成高效的规范工作流程,加大宣传力度,以科协信息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基金会影响力。
(二)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升科教服务能力
4.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利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等契机开展主题活动,在全国农村中学科技馆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推动中国科学家挂像、中国科学家故事进校园、进课堂。积极宣传 “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新时代科技界先锋模范和基层典型。
5.推进“双进”服务“双减”,提升科学教育服务效能。利用农村中学科技馆既有模式做加法。以“双进”服务“双减”为主线,发挥好农村中学科技馆与教育主管部门、地方科协的组织形式,进一步进行资源汇集、师资培养、共建共享、联合协作。
(三)参与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动共享,助力体系建设
6. 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推进“中小科技馆共建行动”,实现海南省五指山市和甘肃省合作市科技馆建成开放,规划内蒙古卓资县科技馆、贵州织金县科技馆两座县级科技馆,进一步加强育田探索馆等科技馆形式的探索与提升。
7.积极参与科技馆体系联动。通过科技馆体系活动盘活既有项目。加大线上线下培训力度、积极参与第九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天宫课堂等品牌科普活动,使在运行的1035所农村馆更具活力。
8.推动农村中学科技馆提质升级。依托中国科技馆展览教育资源,形成馆校联动新模式,以教育服务为牵引,提升农村中学科技馆能力,激活科普效能。通过整合已有资源、开发新资源、策划新活动等方式,推出一批进校园的科普教育资源与馆校联动的科教活动,服务“双减”,推动农村中学科技馆展品利用效率,为提升农村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以科技馆理念为主线,突出馆校结合的特点,构建农村中学科技馆新模式,打造集科普展品、前沿科技、科普教育一体的卓越农村中学科技馆。
(四)坚持大科普理念,融入大科普发展格局建设
9.加强基层科普人员队伍建设,推动科技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志愿者的招募,通过理事单位、学会、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农村中学科技馆、高校院所等渠道开展招募工作。激励机制层面拟开展志愿服务课题,尝试农村中学科技馆补偿性开展志愿服务的探索,给予校外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补偿。
搭建动员专业科技工作者力量、发挥科普工作者作用平台,实施“科普志愿服务”行动。广泛动员专业科技工作者参与志愿服务,增强基层科普队伍配备;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一线科技辅导员、基层学校科学教师和基层科普志愿者的支持。
10.搭建科普资源协同共享平台。发挥中国企业公益科普联合倡议的示范作用,整合资源优势,凝聚更大共识,引导更多企事业单位参与科普事业。
①与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开展合作,就中国企业公益科普联合倡议及中小科技馆共建行动等公益项目,在央企中倡导通过科普新路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达成共识。
②发挥优质科普资源“链接者”的作用,加大与科大讯飞、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等央企、国企、民企合作,将企业的优质科普资源用于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让公众得以接触各行业先进科学技术。
③加强与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等单位合作,提升农村中学科技馆等公益项目的科教服务能力,助推乡村教育振兴。
④继续秉持“开放协同”的理念,支持多元主体参与科技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通过科技馆体系科普资源的积累面向160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县级达标科技馆,形成企业、地方政府、科技馆三方共同参与的“中小科技馆共建”模式,即企业提供建设经费、地方政府提供场地和运行经费、科技馆提供成熟的科普资源内容的共建模式。
2023年,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将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拓展渠道,广纳资源,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聚焦靶心、守正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协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慈善公益职能,在系统推进新时代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作出应有的贡献。